恩斯特·大衛·伯格曼

恩斯特·大衛·伯格曼(德語:Ernst David Bergmann希伯來語ארנסט דוד ברגמן‎,1903年—1975年4月6日)是一名以色列核物理學家化學家。他通常被認為是以色列核計畫英语Nuclear weapons and Israel之父。

恩斯特·大衛·伯格曼
伯格曼在以色列「原子為和平服務」展覽開幕式上演講(1956 年)
出生1903年
 德意志帝國
逝世1975年4月6日(1975歲—04—06)(71—72歲)
 以色列海法
国籍 以色列
母校柏林大學
知名于以色列核計畫英语Nuclear weapons and Israel
氟化學
奖项以色列獎(1968)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核化學
机构以色列原子能委員會英语srael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巴勒斯坦丹尼爾·西耶夫研究所
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以色列國防軍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博士導師威廉·施倫克英语Wilhelm Schlenk
博士生亞當·海勒英语Adam Heller

生平

编辑

恩斯特·大衛·伯格曼出生於德國,父親猶大·伯格曼(Judah Bergmann)是一名拉比。他在柏林大學主修化學,師從威廉·施倫克英语Wilhelm Schlenk。他於1927年獲得博士學位。伯格曼繼續在大學工作,並與施倫克共同編寫《有機化學綜合手冊》(Ausführliches Lehrbuch der Organischen Chemie)。該手冊共兩卷,分別於1932年和1939年出版,但由於伯格曼是猶太人,他的名字被從第二卷的扉頁上刪去。

納粹上台後不久,伯格曼於1933年前往倫敦,開始與化學家、猶太復國主義領袖哈伊姆·魏茨曼合作。他拒絕了羅伯特·魯賓遜爵士在牛津大學提供的職位[1],羅賓遜爵士多年後回憶起此事時非常憤怒。

不到一年後,伯格曼離開歐洲。1934年1月1日,他移民巴勒斯坦託管地,在雷霍沃特的丹尼爾·西耶夫研究所工作。二戰期間,他為法國、英國和美國的國防項目工作。戰後一年,伯格曼回到西耶夫研究所,該研究所後來成為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

伯格曼的妻子是化學家奧蒂麗·布盧姆(Ottilie Blum)[2]

科學生涯

编辑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因工作和與魏茨曼的關係而聲名鵲起的伯格曼[3]戴維·本-古里安成為親密的朋友,並出任多個政府要職:1948年8月擔任以色列國防軍科學處長,1951年7月15日擔任國防部長科學顧問,1952年初擔任國防部研究和基礎設施司(EMET)研究主任[4]。1952年6月,本-古里安總理任命其為以色列原子能委員會英语srael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IAEC;原能會)首任主席,與本-古里安和國防部長希蒙·佩雷斯一起在領導以色列核計劃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年,他離開魏茨曼研究所,成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有機化學系主任,並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在海法以色列理工學院與研究生一起工作。

伯格曼在原能會的工作一直處於保密狀態,該機構本身也不為公眾所知,直到他在1954年披露了其存在[5]。原能會主席任內的伯格曼,曾在中華民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籌建及草創時期,於1963年及1965年前往臺灣參與核計畫的諮詢工作[6]:147-148,並成為中科院首位外籍顧問[7]:186-187

1964年6月,列維·艾希科爾上任總理後,伯格曼提出辭職,但被說服繼續留任兩年。1966年4月1日,他辭去了原能會主席和國防部的兩個職位[4][5]

伯格曼一生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500多篇經同行評審的科學論文,為氟化學做出了重要貢獻[8][9]

獲獎與榮譽

编辑

1968年,伯格曼被授予以色列生命科學獎[10]

參考資料

编辑
  1. ^ David Bergmann (1903-1975).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5). 
  2. ^ Davies, Harold. Obituary notices. Ottilie Blum-Bergmann 1900-1937.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Resumed). 1938: 151. doi:10.1039/JR9380000151. 
  3. ^ Michael I. Karpin. The Bomb in the Basement: How Israel Went Nuclear And What That Means for the World . Simon and Schuster. 2006-01-03: 33. ISBN 978-0-7432-6863-2. 
  4. ^ 4.0 4.1 Cohen, Avner. "Chapter One, Israel and the Bomb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1998. Retrieved February 2, 2007.
  5. ^ 5.0 5.1 Israel Nuclear Facilities: Overview of Organizations and Facilitie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04-11.,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April 2004. Retrieved February 2, 2007.
  6. ^ Sobol, Mor維基數據所列Q123465715. Israel-Taiwan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Evron, Yoram維基數據所列Q123995298; Kowner, Rotem英语Rotem Kowner (编). Israel-Asi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Search for Partners in a Changing World維基數據所列Q123994727. Routledge. 2023. ISBN 978-1-032-32880-5. OCLC 1381442489. doi:10.4324/9781003317142.Sobol, Mor維基數據所列-{Q123465715}-&rft.btitle=Israel-Asi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Search for Partners in a Changing World維基數據所列-{Q123994727}-&rft.date=2023&rft.genre=bookitem&rft.isbn=978-1-032-32880-5&rft.pub=Routledge&rft_id=info:doi/10.4324/9781003317142&rft_id=info:oclcnum/1381442489&rft_val_fmt=info:ofi/fmt:kev:mtx:book" class="Z3988"> 
  7. ^ 蘇育平維基數據所列Q123858034.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維基數據所列Q123858047. 元照出版公司. 2022. ISBN 978-986-92867-8-7. OCLC 1380773815.蘇育平維基數據所列-{Q123858034}-&rft.btitle=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維基數據所列-{Q123858047}-&rft.date=2022&rft.genre=unknown&rft.isbn=978-986-92867-8-7&rft.pub=元照出版公司&rft_id=info:oclcnum/1380773815&rft_val_fmt=info:ofi/fmt:kev:mtx:book" class="Z3988"> 
  8. ^ “Ernst David Bergmann”: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90 (1998) 157–159.
  9. ^ Ernst David Bergmann, Nature, Volume 256, Issue 5518, pp. 606 (1975)
  10. ^ Israel Prize Official Site - Recipients in 1968 (in Hebrew).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7).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