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大衛·伯格曼
恩斯特·大衛·伯格曼(德語:Ernst David Bergmann,希伯來語:ארנסט דוד ברגמן,1903年—1975年4月6日)是一名以色列核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他通常被認為是以色列核計畫之父。
恩斯特·大衛·伯格曼 | |
---|---|
出生 | 1903年 德意志帝國 |
逝世 | 1975年4月6日 以色列海法 | (71—72歲)
国籍 | 以色列 |
母校 | 柏林大學 |
知名于 | 以色列核計畫 氟化學 |
奖项 | 以色列獎(1968)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核化學 |
机构 | 以色列原子能委員會 巴勒斯坦丹尼爾·西耶夫研究所 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以色列國防軍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
博士導師 | 威廉·施倫克 |
博士生 | 亞當·海勒 |
生平
编辑恩斯特·大衛·伯格曼出生於德國,父親猶大·伯格曼(Judah Bergmann)是一名拉比。他在柏林大學主修化學,師從威廉·施倫克。他於1927年獲得博士學位。伯格曼繼續在大學工作,並與施倫克共同編寫《有機化學綜合手冊》(Ausführliches Lehrbuch der Organischen Chemie)。該手冊共兩卷,分別於1932年和1939年出版,但由於伯格曼是猶太人,他的名字被從第二卷的扉頁上刪去。
納粹上台後不久,伯格曼於1933年前往倫敦,開始與化學家、猶太復國主義領袖哈伊姆·魏茨曼合作。他拒絕了羅伯特·魯賓遜爵士在牛津大學提供的職位[1],羅賓遜爵士多年後回憶起此事時非常憤怒。
不到一年後,伯格曼離開歐洲。1934年1月1日,他移民到巴勒斯坦託管地,在雷霍沃特的丹尼爾·西耶夫研究所工作。二戰期間,他為法國、英國和美國的國防項目工作。戰後一年,伯格曼回到西耶夫研究所,該研究所後來成為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
伯格曼的妻子是化學家奧蒂麗·布盧姆(Ottilie Blum)[2]。
科學生涯
编辑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因工作和與魏茨曼的關係而聲名鵲起的伯格曼[3]與戴維·本-古里安成為親密的朋友,並出任多個政府要職:1948年8月擔任以色列國防軍科學處長,1951年7月15日擔任國防部長科學顧問,1952年初擔任國防部研究和基礎設施司(EMET)研究主任[4]。1952年6月,本-古里安總理任命其為以色列原子能委員會(IAEC;原能會)首任主席,與本-古里安和國防部長希蒙·佩雷斯一起在領導以色列核計劃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年,他離開魏茨曼研究所,成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有機化學系主任,並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在海法的以色列理工學院與研究生一起工作。
伯格曼在原能會的工作一直處於保密狀態,該機構本身也不為公眾所知,直到他在1954年披露了其存在[5]。原能會主席任內的伯格曼,曾在中華民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籌建及草創時期,於1963年及1965年前往臺灣參與核計畫的諮詢工作[6]:147-148,並成為中科院首位外籍顧問[7]:186-187。
1964年6月,列維·艾希科爾上任總理後,伯格曼提出辭職,但被說服繼續留任兩年。1966年4月1日,他辭去了原能會主席和國防部的兩個職位[4][5]。
獲獎與榮譽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David Bergmann (1903-1975).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5).
- ^ Davies, Harold. Obituary notices. Ottilie Blum-Bergmann 1900-1937.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Resumed). 1938: 151. doi:10.1039/JR9380000151.
- ^ Michael I. Karpin. The Bomb in the Basement: How Israel Went Nuclear And What That Means for the World . Simon and Schuster. 2006-01-03: 33. ISBN 978-0-7432-6863-2.
- ^ 4.0 4.1 Cohen, Avner. "Chapter One, Israel and the Bomb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1998. Retrieved February 2, 2007.
- ^ 5.0 5.1 Israel Nuclear Facilities: Overview of Organizations and Faciliti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4-11.,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April 2004. Retrieved February 2, 2007.
- ^ Sobol, Mor. Israel-Taiwan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Evron, Yoram; Kowner, Rotem (编). Israel-Asi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Search for Partners in a Changing World. Routledge. 2023. ISBN 978-1-032-32880-5. OCLC 1381442489. doi:10.4324/9781003317142.Sobol, Mor&rft.btitle=Israel-Asi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Search for Partners in a Changing World&rft.date=2023&rft.genre=bookitem&rft.isbn=978-1-032-32880-5&rft.pub=Routledge&rft_id=info:doi/10.4324/9781003317142&rft_id=info:oclcnum/1381442489&rft_val_fmt=info:ofi/fmt:kev:mtx:book" class="Z3988">
- ^ 蘇育平.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元照出版公司. 2022. ISBN 978-986-92867-8-7. OCLC 1380773815.蘇育平&rft.btitle=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rft.date=2022&rft.genre=unknown&rft.isbn=978-986-92867-8-7&rft.pub=元照出版公司&rft_id=info:oclcnum/1380773815&rft_val_fmt=info:ofi/fmt:kev:mtx:book" class="Z3988">
- ^ “Ernst David Bergmann”: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90 (1998) 157–159.
- ^ Ernst David Bergmann, Nature, Volume 256, Issue 5518, pp. 606 (1975)
- ^ Israel Prize Official Site - Recipients in 1968 (in Hebrew).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