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底

古希腊医师

希波克拉底古希臘文Ἱπποκράτης,前460年—前370年),為古希臘伯里克利時代之醫師,約生於公元前460年,後世人普遍認為其為醫學史上傑出人物之一。在其所身處之上古時代,醫學不發達,他卻能將醫學發展成為專業學科,使之與巫術哲學分離[2][3],並創立以之為名的醫學學派,對古希臘之醫學發展貢獻良多,故今人多尊稱之為「醫學之父」。

希波克拉底
古希臘文Ἱπποκράτης
魯本斯於1638年為其所製的雕像,此圖為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所提供[1]
出生約公元前460年
古希臘科斯島
逝世约公元前370年
古希臘拉里薩
职业醫師

世人往往將其文集諸位作者的成就、奉行其醫學原則的醫師及其本人之事蹟相混淆,以致於今天,對其真實想法、所書之文、所做之事知之甚微。然而,其仍被認為對臨床醫學貢獻甚多,並總先世醫學之大成,堪稱古醫師之典範。而其所訂立之醫師誓言,更成為後世醫師之道德綱領,直至今天。[2][4]

約卒於公元前370年,享年90歲。

生平

编辑
 
科斯島上之阿克波里斯神殿

史學家普遍相信希氏為真實存在之人物,乃希臘科斯島人,約於公元前460年生,於長大後,成為著名的醫師及醫學導師。而其他的生平資訊(譯注:即不關乎其醫學事業者),多為偽作,不足為信。(參閱軼事一章)[5]

公元2世紀的希臘婦科醫師以弗所的索拉努斯[6],乃首個為希氏立傳之人,關於希氏的個人記述,多源於此。此外,亦有其他古籍述及希氏生平,然而資訊相對較少,諸如公元前4世紀的亞里士多德所書之文,公元10世紀拜占庭的《蘇達辭書》,及公元12世紀策策斯的文獻。[2][7]索拉努斯指出希氏之父亦為醫師,名為赫亞克里德斯;其母為Phenaretis之女,名為Praxitela。而其二子,雷沙勒斯、杜累哥及女婿波呂波斯悉為其學生。另外,據後世醫師葛倫所言,波呂波斯方為希氏的真正繼承者,得其真傳,而其二子則各有一子以希氏為名。[8][9]

索拉努斯稱希氏自其父及祖父處習學醫術,並拜德謨克利特高爾加斯為師,學習其他學科。其甚有可能於科斯島上之阿克波里斯神殿(亦譯為醫神神殿)裡接受培訓,並得到來自色雷斯的醫師希洛地卡斯之教晦。在其時代,關於其本人的記述很少(或可說流傳至今的不多),只有柏拉圖之對話錄普羅塔哥拉裡有一句述及之,曰:「科斯島之希波克拉底,艾斯庫累普派之人也」。[10][11]總而言之,終其一生,皆在教授及鑽研醫學,並遨遊四方,足跡最遠可達色薩利色雷斯馬爾馬拉海[9]至於其死亡之事,眾說紛云,有說其死於拉里薩、有云其卒於家鄉;有指其享年83、有說其享年90,更有云其享壽逾百者,今人無從查證。[9]

理論

编辑
癲癇決非天譴,凡病者,悉有其源。蓋凡人不知其理,見其狀甚苦,故言天譴,誠大誤也。
《癲癇之論》[12]

希氏乃西方史上首位醫師,因其不相信疾病乃天譴超自然力量所致,並且認為主因乃環境因素、飲食及起居習慣。然而,依當世之解剖學生理學學說,其理論錯誤亦不少,諸如體液學說等,悉已證誤。[13][14][15]

古希臘之疾病治療法,分為「庫尼多斯」及「科斯」二派。庫尼多斯派重視診斷,但建基於眾多對人體的錯誤假設上。因為其時希臘人視解剖為禁忌,故醫師對人體解剖學及生理學一無所知,故當一種疾病所引起的症狀繁多時,庫派醫師往往無從判斷。[16]而科斯派,亦即希氏之派,則以普通診斷法及被動療法診症,並從而得到更大的成就。此因其重視照顧病人及預後,而非診斷,故能有效地治療疾病及改進臨床實習之成效。[17][18]

希氏醫學及其哲理與今天相去甚遠,當世之醫師多重視特定診斷及專業治療法,兩者悉為庫尼多斯派所強調的。這種古今之差異,使得希氏之醫學在過往二百年間備受批評。而其消極治療法,更受到強烈譴責,舉例而言,法國醫師M.S.胡妲稱希氏療法為「將亡之沉思」(meditation upon death)。[19]

體液學說及危象

编辑

希氏學派認為疾病乃體內四液失調之結果,倘若為體格強健者,則四液之量均等。[20]當四液(血液黑膽汁黃膽汁黏液)之量失調時,人即生病,直至回復平衡,方告痊癒。希氏療法以此為宗,例如當黏液過多時,以柑橘入藥,冀達調和之效。[21]

其學說之另一重要概念為「危象」,其為疾病之轉折點,能跨越者,則告康復,不然則告死亡。然而即使能越過其一次,亦有復發之可能。根據此理論,危象常在「生死存亡之時」出現,所謂「生死存亡之時」,乃指感染疾病後的一個特定時間。倘若危象在該時刻之後甚久方才顯現,則復發之可能性甚高。葛倫相信此想法源於希氏,然而其亦指有可能出現於希氏之前。[22]

療法

编辑
 
一幅拜占庭畫作,圖內之物乃希氏長凳,而醫師則為葛倫。

希氏匯集古埃及人的藥草醫學,還有部份古印度阿育吠陀療法的知識,對病患採取物理治療、粗鹽/藥草泡澡、精油按摩和口服藥草等替代醫學方式,留存大量的藥草文獻資料,奠定芳香療法的概念基礎[23]

希氏醫學簡單被動,其療法乃建基於「自然界所賦予之治療力量」。根據此理論,人體自有平衡四液及痊癒之力量[20],故此,其著重於促進此自然過程之發生,並相信「休息及制動乃治病之頭等要事」[24]。普遍來說,希氏療法對病人甚為友善,過程平和,並強調保持個人衛生與消毒。舉例而言,其對傷口總會優先使用乾法處理(包紮等),而非採用使人痛楚之藥酒,倘無法只用乾法處理時(需消毒時),則會使用清水或酒精,盡量減輕其痛楚。另外,有時亦會採用具有鎮痛作用之香脂草[25]

希氏作風,不做無把握之事,故此,對於較易出錯之藥物及特定療法皆拒絕使用,而以普通的診斷法配以簡單的療法代之。[25][26]然而有時亦會使用風險較大的壯陽藥。[27]此被動療法對治療微恙甚為有效,如骨折時,需要使用骨折牽引術來伸展骨骼系統及舒緩受傷範圍之壓力,希氏長凳及其他相關設備正好派上用場。

另外,其醫學理論之另一強項是強調預後之重要性。在希氏之時代,藥療之術極不成熟,醫師倘能正確評估病情並基於病人之病歷推導其病情進展,已算是很不錯了,而這正是希氏所強調的。[15][28]

專業精神

编辑
 
古希臘外科手術用具圖。左方為環鋸、右方為解剖刀全套。希氏醫學甚善於使用此等工具。[29]

希氏醫學以其專業精神、修養及嚴格之訓練與實踐見稱[30]。其作品《醫師之路》(On the Physician)正可表達此精神,文中指醫師須時刻保持整潔、誠實、冷靜、明理及嚴肅之態度,凡希氏學派之醫師皆恪守之。而在其手術室裡,不論燈光、人事、儀器、病人定位及包紮與夾板方法悉有詳盡規定[31],更有甚者,手指甲之長度亦受到規管,可算是一絲不苟[32]

其學派認為臨床理論,首重觀察記錄。故此,其要求醫師詳實地記錄療程中之發現及所用之療法,使得這些記錄可以留傳後世,為其他醫師所用[33]。希氏本人則謹慎並完整地記錄了眾多症狀,諸如病人之氣色、脈搏、發熱、疼痛、運動及排泄等事[28]。據信其嘗於記錄病歷時,量度病人之脈搏,以確定其言之真確性[34]。其更將臨床觀察延展至病人的家族病歷及家庭環境[35]。故有人云:「對希氏而言,有臨床檢測,方有醫學」[15],故更應稱之為「臨床醫學之父」,而非廣義的「醫學之父」[36]

貢獻

编辑
 
一個患有艾森緬格氏症候群的病人,其手指因肺動脈高血壓所引發的杵狀變而變成如此。而杵狀指最初正是由希氏所發現,故亦稱為「希氏指」。

希氏及其追隨者說明了很多疾病及醫療狀況,而且許多是前人所未知的。據信其為首個說明杵狀指之醫師,而杵狀指乃是慢性肺癰肺癌發紺先天性心臟病之徵兆。亦因如此,杵狀指別稱為「希氏指」[37]。其亦為首個說明希氏臉之醫師。莎士比亞之名劇,《亨利五世》裡的第三場之第二幕,述及福爾斯泰夫之死時,即有強烈暗示其罹患此疾[38][39]

其將疾病歸類為急性慢性風土傳染四種,並使用轉劇、復發、消散、危象、發作、峰、康復諸名詞來形容病患之不同時期[28][40]。其對症狀學、理學檢查、外科療法及膿性胸膜炎預後之說明,亦可堪稱為重要貢獻。其教訓時至今日,對研習胸腔內科及外科之學生而言,仍能受用[41]。其亦為書寫心胸外科文獻之首人,而其心得,直至今天,大多仍告有效。[41]

文集

编辑
 
希氏誓言,此為12世紀拜占庭手抄本。

希氏文集為古希臘醫學作品之結集,計有文章70篇,以愛奧尼亞方言書成。希氏本人是否文集結集者,迄今尚無定論[42],然而諸卷冊之分類,極可能經其學生及追隨者之手而成[43]。因為諸文之主題、文風及所述時代大有不同,所以學者多認為其非出自一人之手。可能是希氏知名於上古,而且其作風與文集所述相類,方以之為名。因此,文集實有可能為科斯島圖書館之殘餘,或為公元前3世紀時,亞歷山卓的人們所做之結集。[31][10]

希氏文集覆蓋繁多,有教本、訓誡、研究、筆記及諸醫學課題之哲理論文[42][44]。其內容深淺不一,有為專家而設的,亦有為門外漢而寫的,而有時亦會自相矛盾[45]。在此列出文集中較有名者:《希氏誓言》、《預後之書》、《治病之路》、《格言》、《論空氣、水和環境》、《復位儀器》、《癲癇之論》等等[27]

誓言

编辑
 
『拒絕亞他薛西斯餽贈的希波克拉底』
1792年畫

希波克拉底誓言,又稱醫師誓詞,傳統上,西醫行醫前,會先以此立誓。醫師誓詞為希波克拉底對醫學認識之道德綱領,亦為文集中最有名者,然而在近世,其真實性頗受置疑。在今天,其已不再作為誓章使用,而是作為相類之誓言及法律藍本,而醫科之畢業生,仍須恪守此等誓章[46][10]

影響

编辑
 
義大利阿納尼之壁畫,繪於12世紀,其內之人乃葛倫及希氏。

希氏在西方被公認為「醫學之父」[43],其貢獻對醫學有著革命性的影響。然而,在其死後,醫學的發展甚緩[47],更可曰不進反退。舉例來說,據美國史學家加里森(Fielding Garrison)之言,臨床之事不再被紀錄[48]。由見可見,其能在上古之時,有此一成就,實屬不易,此亦為其受世人敬重之因[10][24]

在希氏之後,最為有名的醫師當首推葛倫。其於公元2世紀間,執業於古希臘,並且繼承了希氏之醫學,然而,或有所進,或有所退[49]。在中世阿拉伯人亦採納了希氏之方法[50]。而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其醫學卒於歐洲重生,並於19世紀得到進一步發展,有不少醫師採納其臨床技巧,兹列較有名者如下:湯瑪斯·西德納姆威廉·赫伯登夏爾科(Jean-Martin Charcot)及威廉·奧斯勒。法國醫師昂利·雨夏嘗言:「此誠內科學之重生也。」[51]

评价

编辑
 
希氏雕像,其以羅馬風格雕成,為19世紀成品。

亞里士多德说,在他的时代希氏被誉为是「偉大的希波克拉底」[52]。希氏早年被形容為「和善、高尚、祖國之醫師」,晚年則变得「嚴肅而有威严」[10]。很明显人们认为他的智慧甚高,而且著重實踐。苏格兰医生及翻譯家弗蘭西斯·亞當斯亦云「希氏是一个有经验和智慧的医生」[16]

其時之醫師常戴有丘比特與阿斯克勒庇俄斯式的假髮,故此常予人老練之感,想來其亦如此[47]。而後世人常將之神化,加里森曾經說過:「希氏,醫師之楷模也,蓋其處事,善於變通、敢於批判、泰然自若,求過失以正之,凡此皆格致之要也。」[51]。若伊·波特所著之《醫學簡史》亦有云:「希氏,誠萬世醫師之懿範也。[53]」。

逸事

编辑
生命短暫,藝術長存,機會轉瞬即逝,實驗毫不可靠,判斷何其困難。
希氏文集 - 格言

有關希氏之軼聞甚多,生前死後皆然。生前有云其能起死回生,如雅典瘟疫時,其被傳縱一大火,以作消毒,並配以其他療法,卒能平息瘟疫。此外,亦被傳治癒馬其頓王佩爾狄卡斯二世相思病。然而,凡此悉無所據,該為小說家言[54][55][56]。更有甚者,指其墓上,有一蜂巢,所得之蜜,能治百病[10][24]

另外,有傳其拒絕謹見波斯王亞他薛西斯一世[57],且古之文獻多有載此事,然而,近世人多懷疑之,爭論不休,迄今無果[58]。此外,有一故事指德謨克利特因凡事皆笑,漸近瘋顛,遂求助希氏,希氏診斷之,證其性格如此,不可救藥。自此德氏得到「笑哲人」的外號[59]

上述諸般傳言,悉有利於希氏,然亦有誣蔑者。以弗所的索拉努斯曾指其縱火焚毀他派(即庫尼多斯派)之治療神殿,而在數世紀後之拜占廷學者策策斯,則指其焚毀己派之神殿,以求達到壟斷醫學知識之目的。然而,不論何說,按傳統觀點,悉與其本性相違。另有一傳說,指奧古斯都之外甥卒後,其復生之,然而時代相去數百年,誠然為後人所虛傳也[56][54][33][60]

家系

编辑
 
一幅繪有希氏與其先祖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圖,希氏站於阿克波里斯神殿之地上,阿斯克勒庇俄斯則坐於圖中。

希氏之父系祖宗可追溯至阿斯克勒庇俄斯阿波羅科洛尼斯之子,被尊為醫神),母系則可溯及海克力斯[27]。而據策策斯之《千行詩集》所述,希氏有一先祖與之同名,故其實際上該為希波克拉底二世。

纪念

编辑

很多相信是希氏首先說明的臨床症狀,都以之為名,以示尊敬,如希氏臉形容病危臉容,希氏指即為杵狀指,希氏振蕩乃指水氣胸患者所呈現的內部擊水雜音。而希氏長凳(即一長椅,以張力輔助固定骨骼)及希氏蓋狀繃帶則是在希氏身後以其命名之,以兹紀念[61]希氏文集希氏誓言則為其文獻匯集及道德綱領。此外,「痙笑」有時亦被稱為希氏微笑。

在今天,月球亦有一殞石坑名為希氏坑。而在希臘,人們於其家鄉科斯島上立了一間希氏博物館。在美國,紐約大學醫療中心有著希氏計劃,望以科技改善教育質素。無獨有偶,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莎迪賽德醫療中心亦有一項同名計劃,而其目的則為開發先進的規劃、模擬及執行技術,以為下代電腦輔助外科機器人所用[62]

注釋

编辑
  1. ^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06
  2. ^ 2.0 2.1 2.2 Garrison 1966,第92–93頁
  3. ^ Nuland 1988,第5頁
  4. ^ Garrison 1966,第96頁
  5. ^ Nuland 1988,第4頁
  6. ^ Britannica 2006
  7. ^ Nuland 1988,第7頁
  8. ^ Adams 1891,第19頁
  9. ^ 9.0 9.1 9.2 Margotta 1968,第66頁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Martí-Ibáñez 1961,第86–87頁
  11. ^ Plato & 380 B.C.
  12. ^ 柏拉圖 & 公元前400年
  13. ^ Jones 1868,第11頁
  14. ^ Nuland 1988,第8–9頁
  15. ^ 15.0 15.1 15.2 Garrison 1966,第93–94頁
  16. ^ 16.0 16.1 Adams 1891,第15頁
  17. ^ Margotta 1968,第67頁
  18. ^ Leff & Leff 1956,第51頁
  19. ^ Jones 1868,第12–13頁
  20. ^ 20.0 20.1 Garrison 1966,第99頁
  21. ^ Boylan 2006
  22. ^ Jones 1868,第46,48,59頁
  23. ^ 藥草生活儀式|氣味養生03 - 排除體內負能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tters
  24. ^ 24.0 24.1 24.2 Margotta 1968,第73頁
  25. ^ 25.0 25.1 Garrison 1966,第98頁
  26. ^ Singer & Underwood 1962,第35頁
  27. ^ 27.0 27.1 27.2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911
  28. ^ 28.0 28.1 28.2 Garrison 1966,第97頁
  29. ^ Adams 1891,第17頁
  30. ^ Garrison 1966
  31. ^ 31.0 31.1 Margotta 1968,第64頁
  32. ^ Rutkow 1993,第24–25頁
  33. ^ 33.0 33.1 Margotta 1968,第66頁
  34. ^ Martí-Ibáñez 1961,第88頁
  35. ^ Margotta 1968,第68頁
  36. ^ Leff & Leff 1956,第45頁
  37. ^ Schwartz, Richards & Goyal 2006
  38. ^ Singer & Underwood 1962,第40頁
  39. ^ Margotta 1968,第70頁
  40. ^ Martí-Ibáñez 1961,第90頁
  41. ^ 41.0 41.1 Major 1965
  42. ^ 42.0 42.1 Singer & Underwood 1962,第27頁
  43. ^ 43.0 43.1 Hanson 2006
  44. ^ Rutkow,第23頁
  45. ^ Singer & Underwood 1962,第28頁
  46. ^ Jones 1868,第217頁
  47. ^ 47.0 47.1 Garrison 1966,第100頁
  48. ^ Garrison 1966,第95頁
  49. ^ Jones 1868,第35頁
  50. ^ Leff & Leff 1956,第102頁
  51. ^ 51.0 51.1 Garrison 1966,第94頁
  52. ^ Jones 1868,第38頁
  53. ^ Singer & Underwood 1962,第29頁
  54. ^ 54.0 54.1 Adams 1891,第10–11頁
  55. ^ Jones 1868,第37頁
  56. ^ 56.0 56.1 Smith 1870,第483頁
  57. ^ Pinault 1992,第1頁
  58. ^ Adams 1891,第12–13頁
  59. ^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06
  60. ^ Jones 1868,第24頁
  61. ^ Fishchenko & Khimich 1986
  62. ^ Project Hippocrates 1995

參考來源

编辑
 
此為一木刻畫,圖內所示,乃一醫師,以希氏之儀器,助脱臼者駁回其臼。

延伸閱讀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