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時任越南语Ngô Thời NhiệmNgô Thì Nhậm吳時任;1746年—1803年),阮朝時因為避諱,又寫作吳壬[1],字希尹,號達軒越南歷史學家、文學家、儒學學者,越南吳家文派人物之一。曾先後出仕後黎朝西山朝為官。

吳時任

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编辑

吳時任是吳時仕長子,吴时仕为儿子取名吴时任,即寓意希望他比自己更进一步之意。自幼聰明,23歲參加鄉試,成為解元景興三十六年(1775年),吳時任參加會試,考中乙未科進士,並出任東閣校書,逐步昇為工部右侍郎。後因過失免職,擔任鄭主世子鄭棕侍講,為京北(今北寧省)督同。

庚子密案

编辑

景興四十一年(1780年),世子鄭棕陰謀奪權,京北鎮守遵生侯阮克遵也參與了密謀。吳時任向鄭主鄭森告發此事。鄭森廢黜鄭棕世子之位,並賜死參與密謀的遵生侯阮克遵、炘忠侯阮芳挺等人。因為這個功績,吳時任被再次任命為工部侍郎

景興四十三年(1782年),鄭主幕府發生政變,鄭棕奪取政權,成為新的鄭主。鄭棕不能容忍告發自己的人,逮捕並處死了眾多相關大臣,因此吳時任棄官逃至太平府隱居。

归降西山

编辑

景興四十七年(1786年),阮惠率西山軍北伐,攻滅鄭主。隨後阮惠將黎昭統帝扶上皇位。此時吳時任前往投奔,被昭統帝任命為戶部都給事中。後為校討兼纂修國史,繼續編寫父親吳時仕的《大越史記全書續編》,並修訂了黎熙宗黎懿宗之間的五朝實錄

吳時任經西山朝中書令陳文紀的推薦,得到了阮惠的欣賞,擔任工部侍郎。阮惠率軍離開昇龍(今河內市)的時候,留大司馬吳文楚管理北河事務,吳時任則作為阮惠的親信謀士留在了昇龍。

不久,清朝南下攻打西山朝,欲扶黎昭統帝復位,西山軍不能敵。在吳時任的建議下,吳文楚率西山軍撤離昇龍,來到三疊山(在今寧平省清化省交界處)據險抵抗,並等待阮惠大軍的支援。

阮惠率軍北上抗清時,吳時任隨吳文楚、潘文璘一起作為西山軍的先鋒。最終阮惠戰勝了清軍。

在阮惠擊退清軍進攻之後,吳時任認為清朝強大,擔心清朝起傾國之兵前來征討,因此建議阮惠主動向清朝求和。阮惠聽從了他的意見,命令吳時任、潘輝益起草對清朝的外交文書,成功使西山朝與清朝達成和解。以此功績,吳時任成為兵部尚書,封晴派侯越南语Tình Phái Hầu晴派侯)。

光中五年(1792年),吳時任兼任國史署總裁,翌年以侍中大學士正使的身份出使清朝,報告阮惠之喪,請求冊封阮光纘為新的安南國王。

景盛五年(1797年),吳時任奉命為國史監修,整理刊行吳時仕的《越史標按》。次年(1798年),奉命修築北城文廟(今河內文廟),並建議景盛帝阮光纘實行各種考試。

嘉隆元年(1802年),西山朝被阮福映推翻,取而代之的是阮朝。吳時任、潘輝益投降,被押至順化

去世

编辑

嘉隆二年(1803),阮福映命令將吳時任、潘輝益等人押至北城文廟前當衆鞭笞。因吳時任與阮朝大臣鄧陳常有隙,鄧陳常命人將其打死。

著作

编辑

吳時任著有《邦交好話》(又名《邦交錄》、《邦交集》)、《華程家印詩集》、《海陽志略》、《二十一史撮要》、《四家說譜》、《春秋管見》、《竹林宗旨原聲》、《金馬行餘》、《筆海叢談》、《皇華圖譜》、《翰閣英華》、《水雲閑詠》、《燕臺秋詠》等。他也被認為是《皇黎一統志》的作者之一。

家庭

编辑

吳時任之子吳時典亦是一名儒學學者。

評價

编辑

《鄭氏世家》認為他是奸臣,指控其羅織罪名向鄭森誣告鄭棕[2]

注釋

编辑
  1. ^ “吴壬”一名見於《偽西列傳》。“時”字和“任”字都犯嗣德帝諱,省去“時”字,“任”字則省去偏旁。
  2. ^ 鄭氏世家》:「庚子年,被奸臣吳時任誣告,織成逆狀,降為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