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兩廳院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4月22日) |
國家兩廳院(簡稱兩廳院),全名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是位於臺灣臺北市的一個國家級藝文表演場館,隸屬於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兩廳院指的是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內部設有戲劇院、音樂廳、實驗劇場、演奏廳、PAR表演藝術雜誌、表演藝術圖書館等重要服務,另有售票系統「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 | |
---|---|
商业名称 | 兩廳院 |
公司類型 | 公司 |
統一編號 | 00973926 |
成立 | 1987年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 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 National Theater & Concert Hall (英語) | |
---|---|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 |
基本信息 | |
機關類型 | 行政法人機構場館 |
所屬部門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授權法源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 |
主要官員 | |
藝術總監 | 劉怡汝 |
副總監 | 許美玲、呂岳霖、施馨媛 |
任命者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 |
成立沿革 | |
成立日期 | 1987年 |
前身機關 |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
聯絡信息 | |
國家音樂廳與國家戲劇院 | |
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之1號 |
電話 | 客服專線: 886 2 3393-9888 (09:00~20:00) 節目查詢語音專線: 886 2 3393-9898 (24小時) |
網站 | npac-ntch.org |
歷史
编辑-
國家戲劇院
-
國家音樂廳
1975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逝世後,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籌建小組興建中正紀念堂、國劇院(後改為「國家劇院」)、音樂廳等3項大型建築以作為紀念。建築由和睦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德國奇鉅公司(G H Motage GmbH)、荷蘭飛利浦與其他專家組成顧問組(簡稱「德荷小組」)負責音響、舞台、照明等,結構建築、消防排水另由榮民工程處籌建。1980年4月,第一期工程為中正紀念堂落成。1984年3月,教育部訂定發布《國家劇院及音樂廳營運管理籌備處組織規程》。1985年2月1日,教育部成立「國家劇院及音樂廳營運管理籌備處」,借用國立臺北商業專科學校(今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行政大樓六樓為辦公處所。
1987年5月,未來管理機構名稱訂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由教育部管理,同時行政院亦將《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組織條例》送立法院審議,但始終未三讀通過。8月,籌備處進駐兩廳院。10月,兩廳院正式完工啟用。
1991年7月,行政院撤回《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組織條例》,決議由籌備處重擬組織條例報行政院審查,並同意於組織尚未完成立法前以暫行組織規程先行運作。10月,籌備處將《國立中正文心中心組織條例》草案及《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文化中心暫行組織規程》草案同時呈報教育部。1992年9月,籌備處將《財團法人中正文化中心設置條例》草案暨捐助章程草案呈報教育部。10月,行政院核定《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暫行組織規程》。12月18日,教育部廢止《國家劇院及音樂廳營運管理籌備處組織規程》。12月20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正式成立。
2004年1月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設置條例》,3月1日施行,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改為行政法人組織,成為中華民國第一個行政法人機構。2005年8月1日,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改制為國家交響樂團,成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第一支附設演藝團隊。
2014年1月29日立法院制定《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4月2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移撥中華民國文化部並更名為「國家兩廳院」,4月7日納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管理。
組織及架構
编辑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組織圖
编辑- 總監劉怡汝
- 副總監呂岳霖
- 財務部經理蔡聖裕
- 行政管理部經理張成恩
- 工務部經理姚蕙玲
- 演出技術部經理許玉蕾
- 副總監許美玲
- 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
- 顧客體驗部經理陳昱如
- 業務發展部經理周巧絃
- 節目企劃部經理賴依莉
- 副總監呂岳霖
歷任負責人
编辑國家劇院及音樂廳營運管理籌備處時期
编辑姓名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國家劇院及音樂廳營運管理籌備處主任 | |||
周作民 | 1985年2月1日 | 1987年1月 |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兼任 |
張志良 | 1987年1月 | 1988年8月 |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校長調任 |
劉鳳學 | 1988年8月 | 1990年8月 |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教授 |
胡耀恆 | 1990年8月 | 1992年12月 |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時期
编辑- 行政法人化前
姓名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主任 | |||
胡耀恆 | 1992年12月 | 1993年8月 | |
李炎 | 1993年8月 | 2001年3月 | 原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處長 |
朱宗慶 | 2001年3月 | 2004年3月 | 原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 |
- 行政法人化後
- 董事會/董事長
文化部政務次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文化)、教育部政務次長3人為官方代表。
第1屆
董事 |
---|
陳郁秀→邱坤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吳豐山(行政院政務委員) 呂木琳(教育部次長) 吳靜吉 賴碧霞 申學庸 馬水龍 朱宗慶 周理俐 孫大川 吳東亮 高志尚 陳藹玲 黃茂雄 |
董事長 |
邱坤良(2004年3月1日-2006年4月9日)→吳靜吉(2006年4月10日-2007年2月28日) |
第2屆
董事 |
---|
邱坤良→翁金珠→王拓→黃碧端→盛治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吳豐山→林錦昌→曾志朗(行政院政務委員) 呂木琳→林聰明(教育部次長) 陳郁秀 唐美雲 劉富美 李能棋 劉鳳學 彭聖錦 吳靜吉 孫大川 吳東亮 陳藹玲 黃茂雄 郝廣才 |
董事長 |
陳郁秀(2007年3月1日-2010年2月28日) |
第3屆
董事 |
---|
盛治仁→曾志朗→龍應台(文建會主委→文化部部長) 曾志朗→黃光男(行政院政務委員) 林聰明→黃碧端(教育部次長) 郭為藩 黃碧端(2010年3月10日轉任藝術總監)→廖瓊枝 劉鳳學 賴聲川 呂麗莉 魏海敏 申學庸 楊渡 張杏如 林百里 辜懷群 許勝雄 |
董事長 |
郭為藩(2010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 |
第4屆
董事 |
---|
張雲程→李應平(文化部政務次長) 黃光男→簡太郎(行政院政務委員) 黃碧端(教育部政務次長) 朱宗慶 孫翠鳳 呂麗莉 魏海敏 郭為藩 柯基良 申學庸 楊渡 施振榮 陳怡蓁 辜懷群 許勝雄 |
董事長 |
朱宗慶(2013年3月1日-2014年4月1日) |
任次 | 姓名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藝術總監 | ||||
1 | 朱宗慶 | 2004年3月1日 | 2004年8月31日 | |
2 | 平珩 | 2004年9月1日 | 2007年2月28日 | |
代理 | 陳郁秀 | 2007年3月1日 | 2007年4月17日 | 董事長兼代 |
3 | 楊其文 | 2007年4月18日 | 2008年1月31日 | |
代理 | 陳郁秀 | 2008年2月1日 | 2008年4月30日 | 董事長兼代 |
4 | 劉瓊淑 | 2008年5月1日 | 2010年3月9日 | |
5 | 黃碧端 | 2010年3月10日 | 2013年1月29日 | |
6 | 平珩 | 2013年3月21日 | 2013年7月15日 | |
代理 | 李惠美 | 2013年7月15日 | 2014年3月2日 | 副總監代理 |
代理 | 劉怡汝 | 2014年3月3日 | 2014年4月2日 | 代理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時期
编辑任次 | 姓名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 | ||||
代理 | 劉怡汝 | 2014年4月3日 | 2014年4月7日 | 代理 |
1 | 李惠美 | 2014年4月7日 | 2018年4月6日 | |
2 | 劉怡汝 | 2018年4月7日 | 2022年4月15日 | |
3 | 劉怡汝 | 2022年4月16日 |
建築設備
编辑國家戲劇院
编辑國家戲劇院位於面對中正紀念堂右側,為中國古典黃瓦紅柱建築,為戲劇、舞蹈等表演活動的場地,經常舉辦大型的表演活動,包括京劇、戲劇、兒童節目等等,觀眾席有4層樓,可容納觀眾座位有1,498席。
位於戲劇院3樓設有「實驗劇場」,可容納179至242席,是亞洲地區第一個採用「張力索式頂棚」(俗稱「絲瓜棚」)的小劇場,「張力索式頂棚」由許多鋼索編織而成,可同時承受20位75公斤以下的工作人員進行裝台工作,設計者可以在任何地方懸吊布景及燈光。國內主要的演出團體,均曾在此累積表演的經驗。
- 建築造型
戲劇院的造型為中國風格,屋頂類似北京故宮之太和殿造型,擁有臺灣罕見之重檐廡殿頂,圍繞建築四周有大型紅色柱廊羅列。演出場地內部的隔音設備具國際水準,所有天花板、地板、及牆壁都經過精心設計及測量,以展現最完美的隔音效果。
國家音樂廳
编辑國家音樂廳位於面對中正紀念堂左側,是臺灣僅次於高雄衛武營高水準的音樂展演空間,經常舉辦室內樂,交響樂等大型的音樂活動,廳內擁有4,172根管子規模的管風琴,觀眾席則有3層,可容納2,022名觀眾。
音樂廳地下層設有363個座位的演奏廳,提供獨奏會、室內樂等小型演出,以及講座音樂會等。
- 建築造型
音樂廳的屋頂類似故宮之保和殿,尊位較太和殿略低,但與戲劇院相同為中國傳統建築外觀,深具傳統色彩,擁有重檐歇山式屋頂、黃屋瓦、雕飾紅柱迴廊、及斗栱等皆展現出中華文化深厚的根基。
兩廳院廣場
编辑中正園區內自升旗台以西,皆為國家兩廳院經營權管之範圍(「自由廣場」牌樓及其投影面積除外),其中包含4區廣場作為藝文展演使用:
- 兩廳院藝文廣場(Main plaza):戲劇院與音樂廳之間的主廣場。
- 戲劇院生活廣場(Theater Terrace):國家戲劇院面南臨路側的廣場。
- 音樂廳生活廣場(Concert Hall Terrace):國家音樂廳面北臨路側的廣場。
- 小廣場(Terrace):「自由廣場」牌樓週遭範圍的廣場。
廣場空間提供場地外租服務,國家兩廳院亦會策劃主辦各項表演活動,例如廣場藝術節、知名交響樂團的戶外轉播、「雲門舞集」或「明華園」的戶外演出,讓民眾享受更多欣賞表演藝術的機會。面對維也納愛樂戶外轉播聚集6萬餘樂迷,指揮小澤征爾說:「我從未看過這麼多戶外的知音!」
相關條目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2003《台北觀光全覽》作者:台北市觀光協會 ISBN 957-28629-0-1
外部連結
编辑-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國家兩廳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文)(英文)
- 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文)(英文)
- 國家兩廳院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國家兩廳院的Instagram帳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國家兩廳院的Facebook專頁
- YouTube上的國家兩廳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