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黑海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黑海地圖

黑海粵拼hak1 hoi2)係歐亞大陸嘅一個內海,面積有約42.4萬平方公里咁大。黑海同地中海之間有土耳其海峽連住。流入黑海嘅主要多瑙河。沿海國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俄羅斯格魯吉亞,而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堡布爾加斯瓦爾納康斯坦察圖爾恰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巴統等等。

[編輯]

黑海個名係由外文譯過嚟,至於點解係黑,有認為係因為古希臘航海家認為佢黑過地中海。另一個講法係同五色有關,北方玄武,即係其實係 「北海」,指土耳其以北[1]。呢個名嘅文字記載唔早過十三世紀,但係有證據喺更早嘅年代已經出現。

地圖位置

[編輯]

水文學

[編輯]
由呢幅SeaWiFS嘅圖可以睇到海面複雜嘅洋流互動。

黑海係世界上最大嘅永分層水體。[2]深層水冇同接觸大氣獲得氧氣嘅表層水混合。結果就係超過九成嘅黑海深層水係缺氧水體[3]黑海嘅環流模式主要受盆地地形同河流入水量控制,導致垂直結構層化嚴重。由於呢種極度分層嘅特性,佢被歸類為鹽楔型河口

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地中海流入嘅水,鹽度同密度都高過流出去嘅水,形成咗經典嘅河口環流。即係話,密度較大嘅地中海水喺盆地底部流入,而較淡嘅黑海表層水就喺近表面位置流入馬爾馬拉海。根據Gregg(2002)嘅研究,流出量係每秒16,000立方米或者每年大約500立方公里,流入量係每秒11,000立方米或者每年大約350立方公里。[4]

可以估計出以下嘅水量收支:Template:仮リンク

  • 入水量:每年900立方公里
    • 河流總入水量:每年370立方公里[5]
    • 降水量:每年180立方公里[6]
    • 博斯普魯斯海峽入水量:每年350立方公里[4]
  • 出水量:每年900立方公里
    • 蒸發量:每年400立方公里(自1970年代起大幅減少)[6]
    • 博斯普魯斯海峽出水量:每年500立方公里[4]

博斯普魯斯海峽南部門檻位於現今海平面以下36.5米(博斯普魯斯海峽最淺橫截面嘅最深處,喺多瑪巴切皇宮前面),濕截面面積大約38,000平方米。[4]入流同出流嘅平均速度大約係每秒0.3至0.4米,但喺某啲地方會有更高嘅流速,引起顯著嘅湍流同垂直剪切。呢啲現象容許兩層水進行湍流混合。[7]表層水喺離開黑海時實用鹽度單位(PSU)為17,到達地中海時鹽度增加到34 PSU。同樣,鹽度為38.5 PSU嘅地中海入流水喺到達黑海時鹽度會降低到約34 PSU。[7]

平均表面環流係氣旋式;黑海周圍嘅水喺盆地範圍內形成一個沿陸架邊緣嘅環流,稱為邊緣流。邊緣流嘅最大流速大約係每秒50-100厘米。喺呢個大環流入面,仲有兩個較細嘅氣旋式環流,分別喺盆地嘅東部同西部運作。[7]東部同西部環流喺冬季係組織良好嘅系統,但喺夏季同秋季會分散成一系列相互連接嘅渦流。喺呢啲較暖嘅季節,周邊流嘅中尺度活動變得更加明顯,而且會受年際變化嘅影響。

喺邊緣流之外,由於沿岸地區嘅上升流同「風旋度」機制,形成咗好多準永久性嘅近岸渦流。呢啲特徵嘅年內強度受季節性大氣同河流變化嘅控制。喺春季,巴統渦流會喺海嘅東南角形成。[8]

喺表層水之下​​大約50到100米​​有一個鹽躍層,佢喺冷中間層(CIL)停止。呢層由冷而鹹嘅表層水組成,係由於冬季局部大氣冷卻同河流入水減少而形成。佢係冬季表層混合層嘅殘留。[7]CIL嘅底部由一個主要嘅密度躍層標記,大約喺100至200米深,呢個密度差異係深層水隔離嘅主要機制。 [[ファイル:OrduCoast.jpg|thumb|土耳其奧爾杜嘅黑海海岸]]

密度躍層之下係深層水體,呢度嘅鹽度增加到22.3 PSU,溫度升高到大約8.9°C。[7]水化學環境由有氧轉變為無氧,因為細菌分解沉降嘅生物質會用盡所有嘅游離氧。微弱嘅地熱加熱同長滯留時間會形成一個好厚嘅對流底層。[8]

黑海海底河流係一股特別鹹嘅水流,佢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沿住黑海海床流動。呢條河流嘅發現喺2010年8月1號公布,係由利茲大學嘅科學家發現嘅,係首次發現嘅同類型河流。[9]呢條海底河流源於鹹水經博斯普魯斯海峽從地中海流入鹽度較低嘅黑海。[9]

水文化學

[編輯]

由於海底水層缺氧,令到有機物質,包括人類活動嘅產物好似船體,都可以保存得好好。喺高表面生產力嘅時期,短暫嘅藻華會形成富有機物嘅層,稱為黑泥。科學家報告話,每年都會有一次浮游植物嘅藻華,呢啲情況可以喺NASA好多野嘅圖像見到。[10] 由於黑海有呢啲特徵,所以對海洋考古學有興趣,因為喺缺氧層中發現咗狀態保存得好好嘅古代沉船,例如位於土耳其錫諾普海岸缺氧層嘅拜占庭沉船錫諾普D

模擬顯示,如果有小行星撞擊黑海,釋放出嘅硫化氫雲會對黑海沿岸嘅居民健康甚至生命構成威脅。[11]

有孤立嘅報告話,黑海喺雷暴期間有火光出現,可能係閃電點燃咗由海底滲出嘅可燃氣體。[12]

生態

[編輯]

海洋生態

[編輯]
位於喬治亞波季嘅港口

黑海擁有一個活躍同動態嘅海洋生態系統,主要係由適應鹹淡水、富含養分嘅物種主導。好似所有海洋食物鏈咁,黑海亦都有唔同嘅營養級,當中包括自養藻類,如矽藻渦鞭毛藻,佢哋係基本嘅生產者。流經歐亞大陸同中歐嘅河川系統將大量沉積物同溶解嘅養分引入黑海,但呢啲養分嘅分佈受到物理化學分層嘅影響,而物理化學分層又係由季節性地理發展所決定。[13]

喺冬天,強風會促使對流翻轉同養分上升,而炎熱嘅夏季氣溫會導致顯著嘅垂直分層,形成一層溫暖嘅淺層混合層。[14] 日照時長同日照量亦都控制住透光層嘅深度。喺底層水域,養分供應有限,因為缺氧嘅底層水係硝酸鹽形態嘅減少之源。底棲區亦都喺黑海嘅養分循環中扮演住重要角色,化能合成生物同缺氧嘅地球化學途徑回收咗啲養分,佢哋可以被上升到透光層,增加生產力。[15]

總體上,黑海嘅生物多樣性大約係地中海嘅三分之一,並且受到自然同人為入侵,或者「地中海化」嘅影響。[16][17]

浮游植物

[編輯]
2004年,黑海中嘅浮游植物爆發同沉積物形成咗明亮嘅藍色漩渦。

黑海中主要嘅浮游植物群包括渦鞭毛藻矽藻球石藻藍細菌。通常,浮游植物嘅年度發展周期係由春季時期大量嘅矽藻同渦鞭毛藻主導,夏季期間喺季節性溫躍層以下係一個較弱嘅混合群落發展,然後喺秋季表面密集增產。[14][18] 呢種生產模式喺春季末同夏季期間會出現Emiliania huxleyi 爆發。

渦鞭毛藻嘅年分佈係由春季末同夏季期間喺次表層水域長時間爆發所定義。喺十一月,次表層浮游植物生產同表面生產結合,因為水團同亞硝酸鹽等養分嘅垂直混合。[13] 黑海中主要爆發嘅渦鞭毛藻物種係裸甲藻屬 sp.[19] 根據估算,黑海嘅魚類總數超過 180 種,喺呢啲魚類入面,19 種係只喺黑海生存嘅原生物種。黑海嘅魚類大多數都係淡水魚,佢哋喺海水嘅影響下演化成為咸水魚。有啲魚類,例如 鯡魚鯽魚,係由北方嘅淡水環境入侵黑海。

參考資料

[編輯]
  1. Karatay, Osman (2011). "On the origins of the name for the 'Black Sea'" (PDF). 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英文). 37. 喺2024年9月19號搵到.
  2. "Meromictic". Merriam-Webster. 喺January 14, 2014搵到.
  3. "Exploring Ancient Mysteries: A Black Sea Journey". University of Delaware. 原著喺June 16, 2013歸檔. 喺January 14, 2014搵到.
  4. 4.0 4.1 4.2 4.3 Gregg, M. C., and E. Özsoy (2002), "Flow, water mass changes, and hydraulics in the Bosporu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7(C3), 3016, DOI:10.1029/2000JC000485
  5. "Black Sea Commission, State of Environment Report 2001–2006/7, Chap. 1B". 原著喺January 29, 2020歸檔. 喺January 29, 2020搵到.
  6. 6.0 6.1 "Black Sea Commission, State of Environment Report 2001–2006/7, Chap. 1A". 原著喺January 29, 2020歸檔. 喺January 29, 2020搵到.
  7. 7.0 7.1 7.2 7.3 7.4 Descriptive Physical Oceanography. Talley, Pickard, Emery, Swift.
  8. 8.0 8.1 Korotaev, G. (2003). "Seasonal, interannual, and mesoscale variability of the Black Sea upper layer circulation derived from altimeter dat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8 (C4): 3122. Bibcode:2003JGRC..108.3122K. doi:10.1029/2002JC001508.
  9. 9.0 9.1 Gray, Richard (August 1, 2010). "Undersea river discovered flowing on sea bed". The Daily Telegraph. 原著喺August 2, 2010歸檔. 喺August 2, 2010搵到.
  10. 黑海變成藍綠色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08年10月28號,. earthobservatory.nasa.gov. 喺2006年12月2號查閱。
  11. Schuiling, Roelof Dirk; Cathcart, Richard B.; Badescu, Viorel; Isvoranu, Dragos; Pelinovsky, Efim (2006)。行星撞擊黑海。溺斃定係窒息而死?Natural Hazards40 (2): 327–338。doi:10.1007/s11069-006-0017-7S2CID 129038790
  12. 行星撞擊黑海:海嘯同有毒氣體排放 (PDF)www.cosis.net。原先內容歸檔 (PDF)喺2022-10-09。
  13. 13.0 13.1 Oguz, T.; H. W. Ducklow; 等 (1999). "A physical-biochemical model of plankton productivity and nitrogen cycling in the Black Sea" (PDF). Deep-Sea Research Part I. 46 (4): 597–636. Bibcode:1999DSRI...46..597O. doi:10.1016/S0967-0637(98)00074-0. 原著 (PDF)喺April 26, 2012歸檔.
  14. 14.0 14.1 Oguz, T. & A. Merico (2006).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summer Emiliania huxleyi bloom in the Black Sea: A modeling study" (PDF). 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 59 (3–4): 173–188. Bibcode:2006JMS....59..173O. doi:10.1016/j.jmarsys.2005.08.002. 原著 (PDF)喺April 26, 2012歸檔.
  15. Friedrich, J.; C. Dinkel; 等 (2002). "Benthic Nutrient Cycling and Diagenetic Pathways in the North-western Black Sea" (PDF). 口、沿海與大陸棚科學. 54 (3): 369–383. Bibcode:2002ECSS...54..369F. doi:10.1006/ecss.2000.0653. 原著 (PDF)喺October 4, 2011歸檔.
  16. 阻礙黑海動物群自然地中海化進程的機制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August 12, 2017,. (pdf). 2017年9月6日查閱
  17. Selifonova, P.J. (2011). 船隻壓艙水係黑海東北部浮游橈足動物群地中海化嘅主要因素 (橈足類)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October 20, 2017,. (pdf). 2017年9月6日查閱
  18. Eker, E.; L. Georgieva; 等 (1999). "Phytoplankton distribution i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Black Sea in spring and autumn 1995" (PDF). IC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56: 15–22. Bibcode:1999ICJMS..56...15E. doi:10.1006/jmsc.1999.0604. hdl:11511/32054. 原著 (PDF)喺April 26, 2012歸檔.
  19. Eker-Develi, E. (2003).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southern Black Sea in summer 1996, spring and autumn 1998". 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 39 (3–4): 203–211. Bibcode:2003JMS....39..203E. doi:10.1016/S0924-7963(03)0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