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南蠻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南面係南蠻

南蠻,原係上古三代王朝或中原一帶啲人,對喺中原面嘅部落嘅稱呼,[1]中國大陸四夷之一。南蠻範圍初頭係指楚國同佢以南嘅地區,漢代開始逐漸將範圍轉移到中南半島東南亞

15世紀,歐洲人經東南亞日本搞貿易,日本人以為佢哋都係南蠻人,所以就叫「南蠻貿易」,又將歐洲傳過嚟嘅文化事物都冠上「南蠻」個名。

語源

[編輯]

早期漢人用嚟形容呢啲族群嘅外族名」()係一個帶有貶義嘅貶義字,用咗蟲部嚟寫,「蟲」嘅意思係「蟲仔」、「昆蟲」或者「害蟲」。許慎(約公元121年)嘅《說文解字》將「蠻」解釋為「南蠻蛇種,從虫䜌聲」。[2]

白一平沙加(2014年)[3]將「蠻」字嘅上古漢語發音重構做 *mˤro[n]。佢哋仲將「閩」字()重構做 *mrə[n],呢個字解做「南方部族」,亦都係而家福建省嘅簡稱。喺今日,好多族群嘅自稱都同呢個發音相近,包括緬甸人(Mraṅmā)、(Hmong)、(Mien)、布魯(Bru)、姆魯(Mro)、姆盧(Mru)同埋(Maang)。根據拉特利夫(Ratliff)喺2010年嘅研究,苗族嘅族稱喺原始苗語入面重構做 *hmʉŋA,而勉族嘅族稱喺原始勉語入面就重構做 *mjænA(睇原始苗瑤語)。

[編輯]

根據《禮記》嘅記載,蠻族係四夷之一,佢哋同南方有關。佢哋額頭有紋身,腳趾向內,仲食生嘢。雖然《禮記》入面記載咗好多刻板印象同埋佢哋嘅描述,但係關於佢哋嘅部落階級制度、社會習俗同埋部落之間嘅關係就知得好少。[4]

春秋時期,楚武王(公元前741年至前690年在位)多次對蠻族用兵,到咗楚莊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嗰陣,蠻族就發動咗叛亂。到楚悼王在位期間,將軍吳起都有出兵打蠻族。到秦國滅咗楚國之後,佢哋發現而家嘅湖北湖南同埋貴州一帶嘅黔中郡仲有蠻族人住緊。

到咗漢朝嘅時候,蠻族分成三個支系:盤瓜、臨沅同埋板楯。盤瓜蠻以狗為圖騰,住喺武陵同長沙郡。佢哋仲叫做五溪蠻。盤瓜蠻冇統一嘅領袖,但係漢朝承認佢哋嘅部落首領做地方官。佢哋著樹皮織嘅衫,衣服上面有啲點點圖案,著短裙,仲將腳塗紅色。臨沅蠻住喺更加西面嘅巴郡同南郡,即係而家嘅重慶一帶。臨沅其實係一個首領嘅名,根據臨沅蠻嘅神話,佢死後變成白虎,所以臨沅蠻就拜虎。板楯蠻(意思係「木牌盾」嘅蠻族)住喺臨沅蠻更西面嘅地方,以音樂同埋打仗勇猛聞名。喺秦朝滅亡之後,佢哋支持劉邦,仲出兵幫漢朝打羌人。傳說佢哋喺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嗰陣殺咗隻白虎,所以就唔使交稅。[5]

喺公元179年,因為黃巾起義引起嘅動亂,板楯蠻發動咗叛亂,但係到182年曹謙發出赦令之後,叛亂就平定咗。[6] 喺188年仲有一次細規模嘅起事,但係乜嘢都冇得到。[7] 同板楯蠻有關嘅仲有隔離嘅賨人,佢哋對五斗米道教主張魯嘅神秘主義好有興趣,仲移居到佢地盤嘅北面邊界。215年夏天,曹操攻打張魯嗰陣,張魯走去投靠賨人嘅都護同埋板楯蠻嘅傅護。但係到咗秋天,都護同傅護投降咗曹操,仲攞到官職,到冬天張魯都跟住投降。板楯蠻同賨人就俾人安置喺而家嘅甘肅省。219年,劉備嘅將領黃權攻打佢哋,迫使好多非漢族人向北遷入曹操嘅地盤。[8] 特別係嚟自巴國嘅賨人同關中氐族混居埋一齊。[9] 呢啲人之後就叫做巴氐,仲建立咗十六國之一嘅成漢(304年至347年)。[5]

喺中國西南面,蜀漢開國皇帝劉備喺223年死咗之後,南蠻部落就發動叛亂。蜀漢丞相諸葛亮喺225年南征平定咗呢次叛亂。南蠻嘅其中一個首領孟獲俾人擒獲咗七次先肯投降。[10] 呢場戰役喺十四世紀嘅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入面有提及,不過故事內容加咗好多戲劇性嘅情節。

到漢朝滅亡之後,蠻族就慢慢同漢族社會融合。其中一個好出名嘅例子就係晉朝嘅叛將張昌,佢係湖北一個蠻族部落出身,叛亂之前仲做過縣官。到咗南北朝時期,蠻族為咗生存,就會睇形勢轉換陣營。南朝廷委任蠻族首領做佢哋地區嘅稅務官。好多蠻族首領都收得好輕嘅稅,令到有啲漢人扮做蠻族人。仲有一次,一個叫桓誕嘅漢人都做到蠻族首領。蠻族有時都會反叛。戰敗嘅部落就俾人安置喺邊境守軍嗰度,又或者要做首都地區嘅奴隸。總嘅嚟講,南蠻慢慢向北遷徙。到咗七世紀,蠻族社會已經好混雜。[5]

參考

[編輯]
  1. 爾雅·釋地》:「九夷、七戎、六蠻,謂之四海。」郭璞注:「六蠻在南。」
  2. 梅維恒(Victor H. Mair)翻譯(2010),《點樣忘記你嘅母語同記住你嘅國家語言》(How to Forget Your Mother Tongue and Remember Your National Language),Pinyin.info。
  3. 白一平、沙加,2014年,《上古漢語新構擬》,牛津大學出版社ISBN 978-0-19-994537-5
  4. 《王制》篇,李格(James Legge)英譯(1879年),《禮記》,牛津克拉倫登出版社,第一冊,229-230頁。
  5. 5.0 5.1 5.2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knowledge嘅參照
  6. de Crespigny 2007, p. 46.
  7. de Crespigny 2007, p. 515.
  8. de Crespigny 2007, p. 191.
  9. de Crespigny 2007, p. 416.
  10. Besio 2007, p. 57.

睇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