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香港維基社群」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香港維基社群」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5月3日星期四

香港成功申辦2013年維基國際年會


維基國際年會(Wikimania)是維基媒體一年一度的世界性盛事,自從2007年第三屆於台北舉辦之後,在其後五年均未有在東亞地區舉行。維基媒體的評審團剛完成2013年第九屆維基國際年會申辦城市的遴選工作,香港於五個候選城市中脫穎而出,榮獲了年會的主辦權,把年會再次帶到東亞地區。年會暫定於2013年8月9日至8月11日於香港理工大學舉行。

2008年4月17日星期四

中文維基的香港條目被過份關注?

最近香港維基社群在討論2008年香港夏聚時,爆發了有關社群關注香港條目程度的爭議。有意見認為,社群對香港條目過份關注,甚至會使中文維基變成《香港風物誌》云云。既然本人無意參加聚會,也無謂在該頁面發言,倒不如利用這個平台,談談我的看法。

記得我3年前剛加入中文維基時,香港條目實在十分缺乏,一些很基本的地方,例如北角、觀塘等,也沒有條目。再過大約半年,有香港維基人發起香港維基人佈告版,列出待撰及待擴充香港條目,以及開始了香港條目提升計劃。當時在中文維基,可以算是一種新嘗試,而且也算是頗成功。到了3年後的今天,比3年前多了不少活躍的香港維基人,同時也多了很多香港條目。話雖如此,在質素上香港條目其實也並非特別突出,有很多待改進及擴充的空間。另一方面,一般人自然會對週遭事物感到關注,因此香港維基人特別關心香港條目實在無可厚非。假如香港維基人也不關注香港條目,那麼誰來關注呢?

當然,這也不代表香港維基人可以忽視非香港條目。實際上,相比起香港條目,很多基礎條目實在需要更多的關注。但是否能夠為這些條目作出實際的貢獻,很大程度取決於那人對該範疇的認識和興趣,不能一刀切叫所有人放棄對香港條目的關注而關注自己不太擅長的條目。加上,關注其他基礎條目並非香港人的專利,各地的維基人也可參予。因此,我認為關注香港條目的小組及關注其他條目的小組實在可以並存,而不是二取其一,此外後者更應歡迎其他地方的維基人參予。

換句話說,我認為以香港維基人為對象的「香港協作小組計劃」,以香港條目為主也無不可。另一方面,有志關注其他範疇的香港維基人,可以另外建立不同的「專題小組」或「協作小組計劃」,並可邀請其他地方的維基人一起參予。

總括而言,關注香港條目及其他條目實在並非對立的事,而且兩者均對中文維基有利。現在「香港維基人佈告板」定位為「香港條目關注小組」,對部份不太關注香港條目的香港維基人可能感到沒趣。我有一個大膽提議,就是將「香港維基人的小組」以及「關注香港條目的小組」分家,分成兩個項目,即是把現時「香港維基人佈告板」的與香港條目相關項目,搬遷到「香港維基專題計劃」(等同英文版已推行的WikiProject Hong Kong),由該處專門關注香港條目。而原有的「香港維基人佈告板」,則用作香港維基人交流任何範疇的條目的編寫心得,以及商討香港維基社群的活動。希望此舉能夠方便不太關注香港條目的香港維基人有一個地方互相交流。

(P.S. 順便提及一個消息:有兩年半歷史的「香港條目提升計劃」終於正式結束了,由「香港協作小組計劃」試行取代。期待新計劃能夠吸引香港維基人參予,為中文維基作出有用的貢獻。)

2008年3月5日星期三

香港維基媒體協會獲批成立

維基媒體基金會繼2月中批准了兩個維基媒體地區協會正式成立,再於3月4日再批准另外2個,使其總數增至16個。在3月4日獲批的地區協會,包括了澳洲及香港。去年7月14日已舉行成立典禮的香港維基媒體地區協會,終於獲得了正式的承認,可以說是香港維基社群的一個里程碑。在此祝願香港維基媒體地區協會能夠貫徹其宗旨,致力在香港推廣維基媒體計劃,使維基媒體在香港得到更大的關注、參予及認受。

參考來源:
Resolution:Approval of Wikimedia Hong Kong

2008年3月4日星期二

聚會風波何時了?

幾乎兩個月沒有寫過東西。本來之前還想繼續回顧2007年中文維基百科的大事,不過奈何我真是很忙碌,因此也沒有甚麼時間去做這些意義不大的事了。然而,假如要數2008年大事,相信下文所提及的會榜上有名。

雖然我在維基世界內算是較活躍,不過在現實聚會而言,我是一個「旁觀者」。可是,這並不代表我不關心,事實上我之前也在本Blog寫過例如《一團糟的巡迴定聚籌備討論》的評論文章。我其實只是希望香港維基社群搞活動時能夠順順利利、避免爭議。可惜,不希望發生的事還是發生了。

話說有維基人於本年2月初已開始暗中籌備一個聚會,並主動以電郵邀請數位人士提供意見,我也是其中之一。既然有人請求,雖然我鐵定不會出席,我當然盡量協助,但因對聚會不熟,故只針對聚會議題提供一些意見。大半個月後,聚會詳情正式被公佈,可是日期、時間及地點已經確定了。這隨即引起一些人不滿,另起新頁作出完全從零開始的討論。此舉加深了雙方對對方的不滿,使這場風波越鬧越大。

我嘗試在這場風波中保持中立持平,但反而好像兩邊不討好。隨著事情越鬧越大,其他地區的維基人也給予了一些意見,惟事情一直陷入僵局。為何雙方不肯一人退一步呢?相信大家都是為香港維基社群著想的。我認為兩個活動均可在均得到充份的諮詢下並存,而維基人亦可自由選擇參加一個或者兩個。假如雙方不肯妥協,還是要堅決維持自己的立場,不僅是雙方的雙輸,也對香港維基社群構成不能磨滅的傷害。

2007年12月15日星期六

條目提升計劃的沒落

早於半年前,我已在本Blog中發表〈香港條目提升計劃告急〉一文,內容提到中文維基百科香港條目提升計劃的參予人數不足,當時最後總算也捱得下去。半年後的今個月,終於被逼停辦了,原因是不足2個候選條目取得2票或以上支持,根據規定被逼懸空一期。而根據成效統計,在今年提升的22篇條目中,不計算2篇尚在評選中的,只有1篇成功獲選優良條目(香港歷史),特色條目更是一篇也沒有,相比起計劃首年4個月內的3特4優,今年成效實在慘不忍睹。因此,考慮到為了避免對一個不受歡迎的項目浪費人力物力與時間,我只好發起停辦的動議,目前正在香港維基人社群討論區討論中。有人和議我的意見,也有人對此有所保留。最後結果如何,12月18日便可得知。

香港條目提升計劃由一個廣受香港維基人的活動,變成沒有甚麼人關注,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香港維基人的社群文化,由集體協作轉變成獨自創作,也是一個不容質疑的事實。就連英文維基百科類似計劃,亦因荒廢甚久而成為歷史頁面。可是,究竟這種由集體協作轉變成獨自創作的文化,是否香港維基人的專利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先看看條目提升計劃的概況。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質量提升計劃開 始於2004年5月,其後陸續增加了5個子計劃,除了香港之外,涉及範圍包括台灣、化學、生物及足球。後三者已停辦了超過一年多甚至兩年多,而台灣那個亦 已停頓了大半年,只是未正式宣佈停辦而已。換句話說,5個子計劃中,只有香港那個仍然有實際的運作。說回主計劃,雖然也是有實際的運作,但也同樣好不了香 港那個多少。剛剛當選的主題葡萄酒,也只是以低票2票通過。而最近所提升的條目,也與香港的提升條目一樣(甚至更差),沒有多少人參予修改。剛剛提升期完結的,也只有2個簡單修改

由此可見,以集體協作為目標、在一個指定限期內集中人力提升一個條目的活動,對中文維基百科而言已經不合時宜了。因此,條目提升主計劃宣佈停辦,恐怕只會是遲早的事。縱使感情上有不捨得,但總要接受這個現實。

2007年12月13日星期四

再有兩個維基媒體地區協會獲批成立

維基媒體基金會在最近的會議中,再同時批准了兩個維基媒體地區協會正式成立,使其總數增至12個。新增的分別是阿根廷瑞典,但香港維基媒體協會依 然榜上無名,雖然前者都比香港的較遲宣告成立,但反而後來居上地較早獲正式批准正式成立,我心中總是有點不爽。雖然我無意直接參予香港協會的事務,但對其 發展我也算是關心的。在這樣少香港人肯去參予維基編寫工作的環境之下,香港協會的成立實在有其重要性。不過,我是否過於一廂情願呢?就我所見,今年2月宣 告成立、同年7月獲批,總部設於台灣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也暫時未有舉辦過甚麼活動。雖然,協會的宗旨之一是推廣維基媒體,可是在客觀現實環境下,實在不能夠期望太高,畢竟始終公眾的配合更為重要。我留意到台灣有學校搞維基教學,要求學生在維基百科寫條目為功課習作,可惜香港還暫時未有學校這樣創新。香港教育近年流行講通識,維基百科不正是一個通識的寶庫嗎?如何使教育界善用維基媒體配合教學,應該會是一個很實用的議題。

參考來源:

2007年12月4日星期二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首先,我這個Blog已被正式納入中文Planet Wikimedia的一員了。Planet Wikimedia是維基媒體計劃參與者於其網誌中發表Wiki相關文章内容的聚合。中文版本剛剛啟動,內容貢獻者暫時不多,希望日後有更多同類的Blog能夠加入。

加入了Planet Wikimedia後,這個Blog的文章的曝光率也自然大為提高。不過我有兩點聲明:第一,這個Blog是不定期更新的,最頻密每天可以多於一篇,也可 以整個月也沒有一篇;第二,這個Blog本來的設計是以香港人為主要對象,因此本Blog的文章會較為從香港的觀點角度出發,希望非香港人的讀者不要介意。

最近香港有兩件大事。第一是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我也盡了自己的公民責任。在維基媒體上,值得欣慰的,除了是中文維基百科對其條目及八名候選人的條目均受到關注外,就連中文維基新聞也有數篇相關報道,為缺少香港新聞的中文維基新聞增添幾分色彩。第二件大事是兩鐵合併,對我的影響也只是車費減少少(但九鐵學生仍無優惠),以及手頭上的地鐵公司股 票改了名而已。但對於中文維基百科,影響頗為巨大,因為有極大量的條目需要作出相應改動。在此衷心多謝每位協作進行修改的香港維基人。最令我感慨的是,初 時我極力爭取將地鐵及九鐵的同名車站分開條目介紹,當時幸獲社群認同;然而到了今時今日,分開的條目終歸合併,真是風水輪流轉了。

香港的地鐵和九鐵合併成港鐵,中文維基百科這邊廂正在搞分拆,搞的就是繁簡字詞跟地區用詞的分拆。中文維基百科以往分為四個轉換:中國大陸簡體台灣正體港澳繁體新馬簡體,但部份人認為繁體和簡體無分地區,加上現時的轉換也十分混亂,有些詞語會錯誤轉換。新系統新增了繁體(正體)和簡體, 繁簡字詞的轉換與地區用詞的轉換分家了。這個改變,尤其對港澳繁體使用者有利。以往的港澳繁體,是要先經過台灣正體才轉換的,實際情況下也出現了台灣用語 出現在港澳繁體的錯誤。全新的港澳繁體,只是經過繁體轉換,把簡體轉成繁體,再執行港澳用詞轉換,途中不用經過台灣正體,減少出錯的機會。不過,短期內各 轉換表需要大幅重新整理,相信短期內港澳繁體的出錯仍需等待一段時間才可全面解決。但無論如何,繁簡轉換的安排能夠有這樣的突破,總算是中文維基百科的一 個里程碑。

2007年9月13日星期四

關於維基百科與香港,你不知道的二三事

每次寫這Blog都長篇大論,倒不如今次從簡,以列點方式來寫吧。

根據Alexa 2007年9月中最新數據:
  • 每100個瀏覽維基百科(包括各語言版本)的網民,便有1個(剛好約1.0%)來自香港,即是以瀏覽人數計算,香港在全球各國家或地區中排行第23位
  • 維基百科已成為全香港第21大最多網民瀏覽的網站,超越TVB(第25)及網上行(第31)等網站,即是以使用率計算,香港全球各國家或地區中排行第25位

順道提及中文維基百科的最新數據:

從數據上可見,維基百科在香港的普及程度其實比很多人想像中還要高。(但中文維基百科的整體普及程度應比不少人想像中低呢!)無論如何,既然文章主題是「關於維基百科與香港,你不知道的二三事」,我也列出一些有關的數據吧。雖然較資深的維基人可能已經知道,但有些東西可能真是鮮為人知。

  • 香港人曾經是中文維基百科最主要的貢獻者。根據2006年9月初(一年前了)維基百科對各語版本的編輯者來源的統計結果,香港的編輯者佔中文維基百科的28.6%,為最多編輯者的地區,比台灣(25.9%)和甚至整個中國大陸(不少於6.1%[註1])還要多。雖然目前還未有最新數據,可是因過去一年台灣對維基百科的推廣工作比香港還要多,因此有理由相信台灣現時已超越香港,惟估計香港編輯者仍佔整體不少於兩成。
  • 現時中文維基百科有接近12,500個條目(佔全數條目近9%)有香港之連結,假設當中有一半是直接與香港有關,香港相關條目估計有超過6,000條(佔全數條目逾4%)。
  • 現時中文維基百科有14篇香港特色條目及26篇香港優良條目,分別佔其總數之約13%及7%。
  • 香港維基媒體協會是全球首個非國家地位的維基媒體支部[註2],於2007年7月14日宣告成立。
  • 香港是全球首個「單語系跨地區維基聚會」的舉辦地點。首屆中文維基年會於2006年8月於香港中文大學舉行。


2007年9月5日星期三

一團糟的巡迴定聚籌備討論

香港維基社群最近開始了十八區巡迴的定期聚會,可以說是為社群的發展創立一個新的里程碑。然而,身為「旁觀者」的我,看到幾次巡迴定聚籌備討論的情況,實在很有意見。如果我不是不會參予任何聚會,我肯定會介入改善。就像我對粵語維基的態度一樣,意見還會在此照說,不吐不快。

首先籌備第一次巡迴定聚,在哪個區搞並未有進行公開討論。雖然社群未見有異議,但始終有點違背維基聚會向來公開討論的慣例。我也聽到說籌備時間不足,導致未有時間就區份進行諮詢。始終是第一次搞,我也可以諒解為情有可原,只希望以後能夠公開地進行決策工作。

到了籌備第二次巡迴定聚,雖然今次有公開討論,但恕我「小人之心」,不知是否背後已有共識,開始的很多票都是投給同一個區。後來雖然其他區也有零星得票,但很明顯淪為陪跑之列,最終最初得票一馬當先的那區毫無意外地順利在明顯優勢下跑出。儘管如此,要到區內的哪個地域聚會竟然一直卻未能達到共識,聽聞集合過後更「險些就要分成兩隊」。恕我直言,這反映出籌備討論實在很失敗。問題的一個主要解決方法,是將決策流程的日程明確規定,預留足夠日子進行討論。這點我也在相關頁面好意地提出建議,在此不贅。無論如何,這總算是第一次全面的巡迴定聚籌備討論,最重要還是汲取經驗,以後能夠有改善。

現在第三次巡迴定聚籌備得如火如荼。回顧今次區份的選擇,不像上次有地區能一馬當先,各區票數相差不大,可算是一件好事。但不知是否有不少人熱情冷卻,導致投票的踴躍程度大不如上次,導致有些區域的票數相當接近。本來有兩區的票數相同,但這時有人多口說句「一人可以投多少票?」,聲稱一人只可投一票。查實上次和今次投票中,均容許一人多票。可惜有人不慎誤信不可以一人多票後,以「既然只可投一票」為理由撤回其中一個相同票數的區域的一票,結果讓另一區域順利地被選出了。這對落選的一區實在是相當不公平的。只是既然我不是參予聚會的,也無謂加以過問。更重要的是,相信現在這個結果相信是搞手們樂於見到的。試想想,假如那個撤回的一票因為沒有必要撤回而判為無效,兩區又變回相同票數了,屆時只會就選擇哪區繼續煩惱,所以倒不如「隻眼開隻眼閉」吧。

不談投票爭議,就當作那區當選是合乎規則的,選出來的區域也惹人暇想,皆因連續三次都是在新界區舉行。雖然說是民主選舉,理論上就是未來幾次都選出新界的區域,根據目前規矩也理論上可以,但難道沒有人覺得有問題嗎?現在可是「香港巡迴定聚」而非「新界巡迴定聚」呀!有人可能辯稱新界一直未有任何聚會,但我會反問香港島呢?除了那次版權講座外, 香港維基社群迄今從未於香港島舉辦任何正式聚會。而我相信「香港巡迴定聚」的原意,是希望香港十八區均有機會舉辦聚會,而不是只偏袒新界。也許,參予聚會的人以新界維基人為主,所以才會連續三次選中新界,這也並非不可理解。然而,多次在新界舉行,對吸引市區維基人參加聚會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事實上,早於第二次聚會選區時,已有人「既然第一次聚會在這麼偏遠的地方,第二次就要不能再次遠離市區了」,也有人拋出「市區及新界梅花間竹地舉行」的提議,可是並未得到任何重視。現在市區維基人竟然成為弱勢的一群,實在有點諷刺。

以上說話可能有點得罪,但我只是對事不對人。總之,我也希望社群能夠顧及各方維基人的利益,在公開、公正及公平的原則下舉辦聚會以至於其他任何活動。

2007年6月26日星期二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先說一點題外話,最近留意到電影《每當變幻時》的宣傳,好奇那座墟市建築是否實景。經查證後,原來那是粉嶺聯和市場。這樣具特色的歷史建築,中文維基百科竟然未有收錄?因此我今早便手痕地建立了,幾乎可以參選新條目推薦了,只是其他提名都好像比我的那篇好,我也不敢自薦了。哈...

回到正題。香港是華洋共處的社會,中文英文均為法定語文。因此,在維基百科的世界內,香港人同時在中文維基百科及英文維基百科出現絕不出奇。不過有趣的是,絕大部份維基人是會駐守在其中一個語言作出主要貢獻,極少人同時會在中英文作出大量貢獻。其實這個現象的出現,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2006年3月5日,我曾作出過以下言論:

對於英文維基的香港維基人方面,我深深感受到「河水不犯井水」的感覺,關係彷彿就似是對立多於合作,從絕大部份香港維基人只會在其中一種語言貢獻可以見到。而且我從一部份於英文維基的香港維基人的言論中,感到他們對中文維基的態度並不友善。

一年多過去了,英文香港維基人對中文維基百科的觀感如何不得而知。可是這段時間以來,中文及英文的社群依然沒有任何聯繫。老子道德經》云:「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可以大致反映這個現象。

很久以前我曾有一個錯誤觀念,以為絕大部份的英文香港維基人是外籍人士,因此與中文維基社群不相往來也很合理。可是後來留意到很多人的用戶名稱都有 中式姓氏時,才發現英文維基香港社群還是以本地華人佔較多數。也許英文是最有規模的版本,吸引他們留下來吧。事實上,在制度上,中文維基確實遠遠不如英文 那邊成熟,更有很多無謂的爭論。不過,我反而就是因為這樣而駐足中文維基,因為我較喜愛「鋤強扶弱」。既然關於香港的條目和英文維基百科有一段距離,我也 至少要令到兩者的數量差不多吧。我在中文維基有兩年多了,兩者在香港條目數量上的差距也收窄了不少,可是平均質素仍然不及英文版,所以我還要繼續努力。

不過,也就是這兩年間,由英文維基香港社群較壯大,變成中文社群較壯大,也是在我意料之內的事。更明顯的一點是,香港維基媒體協會籌委成員也全是以中文維基社群為基地,反而英文維基社群則從未對此過問。這點是好是壞,我也不敢妄評,更不敢說要推動兩者的合作。畢竟,中英文社群的文化差異一直存在,可能這也是兩者極少溝通的原因。例如我剛留意到英文維基香港社群將港式西餐英文版直接重定向到香港飲食文化英文版,內容並沒有跟隨合併。本來港式西餐的中文版不及英文版內容豐富,現在在英文版自廢武功下,反而在港式西餐的描述上被中文版取勝了。對我這個中文維基人而言,作出這個重定向決定真是「不知所謂」。這可能就是中英文社群的文化差異了。

這篇文章,其實也旨在分享這個有趣的現象,並不是想改變些甚麼。既然兩者文化有異,又何必勉強合作呢?不過,兩者的溝通多一點,至少也是利多於弊的。

2007年6月18日星期一

香港條目提升計劃告急

香港條目提升計劃香港維基社群歷史悠久的項目,自2005年9月已經開始。初期每星期提升一條,第一條提升的香港電車更成為了特色條目,被視為一個好開始。由2006年開始,計劃改為每兩星期提升兩條,為香港維基人提供更多時間和選擇。除了香港電車,直接因這個計劃而達至特色條目水準的香港條目還包括八達通香港日治時期香港主權移交啟德機場維多利亞港香港國際機場等,實在令香港人引以為傲。

然而,2006年春季後,計劃的受歡迎程度大不如前,暑假期間更有超過4星期時間沒有提升過任何條目。為此,我曾一度建議將計劃光榮結束,但在有人提出挽留下,計劃被改為每月提升兩條,總算能夠繼續運作,但受關注的程度一直未有提升,昔日至少五、六人支持的提名已不再。更甚的是,自從2006年10月提升的港龍航空達優良條目水準後,之後至今提升的條目,在提升檢討一直低於3分(滿分為5分),情況令人憂慮。另一方面,最近這幾個月,主要還是靠我一個人來維護整個計劃的運作,使我感覺這個計劃就像是「我的計劃」一樣。

今個月已到了中段,可是提名區僅有一個有效提名。(如果不是臨近香港主權移交十週年而掀起香港歷史熱, 我也未必會投香港歷史一票,那麼便連僅有的提名也會被擱置了。)絕大部份香港維基人對計劃莫不關心,實在令計劃的存在價值受到挑戰。事實上,香港維基人的 心態是可以被理解的,只因中文維基百科的編輯文化正在轉變,由昔日注重團隊合作,到今日興起各自為政。看看條目提升計劃的主計劃,同樣地是半死不活,其他 子計劃更早已消聲匿跡,香港的能維持到今日,算是不錯的堅持了。面對著編輯文化的轉變,香港條目提升計劃應繼續維持,還是乾脆取消,將成為香港維基社群要 面對的取捨。看看接下來半個月,計劃是否能夠有兩個有效提名吧!如果不能,這個計劃被廢止的機會相信不小。

 
本站最佳瀏覽解像度為 1024 x 768 或以上。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 Derivative Works 3.0 Hong Kong License 本站所有文章均以
共享創意 署名-非商業性-禁止衍生 3.0 授權條款釋出。